IT观察-Web 3.0的杂想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adf"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1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sim_pages"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2

人月推荐了一篇博文:http://b2bdata.cn/105.html ,看后,很有启发。

其实关于Web 3.0在我刚听到SNS这个词语的时候也就是一年前左右,概念炒作就已经很火爆了,而这个名词的出现甚至并不比Web 2.0晚。基于Web应用程序的互联网转型已经催生了两个强烈的浪潮,与国内我们正在经历的Web 2.0普及相比,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第三个高潮的到来,也许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个,相对于传统软件产业来说,Web 2.0是网络科技的社会进化,更注重对人的挖掘,而新的Web 3.0应该再次回归到技术的怀抱实现工具利用的飞跃。

目前看来Web 3.0的模型应该是基于搜索+开放式TAG(关键词标签)+智能匹配的新门户。目前现有的TAG只能实现网站内的关键词链接,而开放式TAG只能寄希望与预测中的下一代技术。国内的BLOG和SNS发展了如此之久之后,国外也是如是,难以找到稳定的可以期待的盈利模式。用户为中心,用户创造内容及关系,应用Ajax和RSS内容聚合技术,实现用户群体的极大化以及深度挖掘,WEB2.0的基础上,互联网完全可以将一个用户的智慧、人脉、创意等等完全榨干。

即使是现在,也已经是BLOG大行其道原创日志丰富多彩,SNS应用丰富同行业同兴趣同目的的人甚至可以通过六度空间理论找到电脑对面的那条狗,互联网调动了网民们劳动的积极性但并没有实现他们的劳动价值,网民们还只是在娱人娱己。

Web 3.0最大的噱头就是让作为生产者的网民不再浪费劳动力,帮助实现他们的劳动价值,也就是能够完美的实现用户的个性化生产以及价值转化。而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实现用户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网站的稳定运营模式?

10月5日,福布斯网站发表Sramana Mitra署名文章指出,(Sramana Mitra拥有麻省理工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双硕士学位,是硅谷著名创业家和顾问),Web3.0尚未到来的原因在于个性化仍未实现,而要真正迎来Web3.0还需要5到7年的时间。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下一个进化阶段将是关于“垂直化”的进化。在关于Web3.0的定义中,有人设想为Web 3.0 = 4C+P+VS(4C:内容、商业、社区和情景;P:个性化;VS:垂直搜索)。虽然,很多公司在垂直领域(包括垂直搜索、广告网络、社交网络等)里出现,但作最重要的个性化P(Personalization)仍未实现,Web3.0还只是匣中剑。

而经历了Web 1.0的类似与“冷媒体”的积累,Web 2.0向着传统“热媒”的方向迈出坚实的一步,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互联网中,Web 2.0还依然在迷惘和徘徊,已有技术并不足以让互联网满足人们对效率的追逐,尤其是Web 2.0时代生产者的良莠不齐导致人们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疲与审慎,即使如今是精英文化的低谷、草根文化的繁华阶段,内容的生产也远远不是互联网的全部,在信息的供求实现中,我们仍然停留在很原始的供不应求阶段,尤其是结构性的不满足,互联网工具的强大只是让本来就很低效的信息获取更为低效,因为“伪内容生产”迷蒙了信息寻求者的双眼,即使搜索工具也在不停发展,但国内的文化环境似乎只能制造出Baidu之类外强中干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用户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呈现出与社会相同的结构,尤其是虚拟性导致的道德自律弱化、人际关系异化,在如今的现实世界中也都可以寻找到人性的根源,而工具的强大和内容生产的随意性更如哈哈镜一般放大了所有的丑陋。

如果不能加强用户的自律,那么互联网的Web 3.0概念就只能是噱头的存在,即使再强大的工具,也需要人去推动,而双刃剑不仅可以剑荡八荒更容易的是自毁!

关于刘晓东

不能相忘江湖,那就日夜守望。
此条目发表在TMT分类目录,贴了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