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研究-货代企业的制胜策略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adf"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1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sim_pages"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2

一 、货代历史及定义

 国际货运代理来源于英文“The Freight Forwarder ”一词,原为一种佣金代理,指代表进出口商完成货物的装卸、储存、安排内地运输、收取货款等日常业务的代理机构,但经过从公元10世纪萌芽以来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基本联系机构,但至今国际上尚无一个可以普遍接受的定义。一些权威机构有如下一些定义:

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所下的定义是:国际货运代理是根据客户的指示,并为客户的利益而揽取货物运输的人,其本身并不是承运人。国际货运代理也可以依这些条件,从事与运输合同有关的活动,如储货(也含寄存)、报关、验收、收款等。

美国《布莱克法律辞典》对国际货运代理的解释是:其业务为接收货物,以仓储、包装、整车货装运、交货等方式,把不够整车的船货(小船货)集中成整车船货,由此从低运费中取利的货运代理——公司或个人,其业务是为他人接收并海运商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中所下的定义是: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行业。但公认的基本特征是,国际货运代理不是“运输当事人”,即承运人。不管其使用何种称谓,其只能提供自己的服务,仅为接收客户货物从事转运的代理人,并依照条件处理所代货物。

二、行业现状

从中国货代企业发展历史看,法律、政治环境对业务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1988年以前,全国只有两家货代公司,即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和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1988 年3月,国务院发文规定“船舶代理、货运代理业务实行多家经营,他们分别由船公司和货主自主选择,任何部门都不得进行干预和限制”。在之后的几年中,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陆续成立,到1993年底,全国经过正式审批成立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共有1600家,到2001年7月共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2 700家,到2004年5月19日货运代理企业已增至5011家,还不包括至少约35000家未经正式审批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民营企业。从2004年5月19日起,商务部取消了对货代企业的审批制度(改为备案制),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更是蓬勃发展。随着货代市场的放开,货代业的主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一批以中外班轮公司为依托组建的货代企业已经走到了市场的前台,原有的货代企业与其相比,无论规模、资金实力、品牌等都难以同日而语。而且由于市场的游戏规则还未完全统一,不规则经营的存在,以及关于行业发展模式及前途的分歧使得单一的货代企业经营空间正在逐步缩小,所以,目前部分班轮公司运用自己航线经营的优势地位,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自己的营销渠道承揽货源,以降低或取消国际货代佣金等方式来获取对自己有利的市场条件和利润。此外,无船承运人制度、检验检疫、大通关制度改革、CEPA(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方面的新规定也深深影响着货代行业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三、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是当今世界全球运输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21世纪各国经贸增长的主流产业。伴随着我国经贸的发展,交通运输等国际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启用以及物流结构的改善,使得物流业将成为具有潜力的新兴行业。而货代行业作为物流行业的有益补充,在未来也必将有很大发展,而且两者间的融合不可避免。

1、规模趋势。由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全球范围内的第五次并够浪潮的掀起,以及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最大程度上弱化了地域界限,使得国际贸易的货物流动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前进。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一些大型货代公司在国内国际范围内积极的展开大规模购并、联合或重组,组成新的跨国公司或物流联合企业,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调动其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以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在规模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规模优势战胜竞争对手,实现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2、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于一体,向高技术、信息化、智能化物流业发展。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看,现代国际货代的发展趋势是向高技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目前的企业技术装备和IT建设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广泛采用无线互联网、卫星定位技术(GPS) ,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射频标识技术(RF)、条形码条码管理系统, 以及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 智能交通与运输系统(ITS), 甚至是自动引导小车(AGV)技术和搬运机器人(RobotSystem)技术。

3、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发展。注释①:第三方物流(3PL)是指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来完成物流服务的一种运作方式。比起顾客自我服务的“自给自足”型的第一方物流和由供应商提供服务的第二方物流形式,第三方物流是一种高效率,也是高效益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它不仅能够提供一般国际货运代理所提供的仓储、报价、报关、运输、分拨等初级服务,而且提供信息通讯、包装、人员培训、物品配送等更高层次的服务。

而向前三方提供供应链管理、物流咨询等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被称之为“第四方物流”(4PL),它通常包括由第三方物流直接孵生的物流公司。比起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服务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广,运作的效率更高。不光有供应链管理功能,即管理从货主Π托运人到用户Π顾客的供应全过程;还有运输一体化功能,即负责管理运输公司、物流公司之间在业务操作上的衔接与协调问题;更有供应链再造功能,即根据货主Π托运人在供应链战略上的要求,及时改变或调整战略战术,使产品能够“更快、更好、更廉”地送到需求者手中。

注释①:货代的业务范围包括在物流业务之内,但货代并非一定要向物流方向发展。

4、专注与细分市场。国内大型的货代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基本上拥有一定的运输车队和仓储设施,或者对社会上的相关设备设施具有一定的控制力,由此,向货代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拓展新业务也是必然的选择之一。在那些国际巨头没有或暂时无法涉足的领域,或者国内业者具有供应链控制权的产品领域(如工程、化工等)以及进出口物流领域,中大型货代企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小型的货代企业可以将优势资源集中与某一种产品、行业或企业进行细分市场战略,专注与细分市场的培养以培育核心竞争力,最终在战略性扩张阶段再围绕优势产品实现扩张。

5、资本扩张之路。通过收购、兼并等资本手段介入欧美发达国家的货运行业,拓展国际货代业务,带动国内货代业务发展。这是对具有强大资金实力和经营运作能力的货代企业所设定的一种跨国经营战略。从供应链管理理论来说,供应链上实力最强者将影响整个供应链上其他业者的生存状态。虽然我国现在成了世界加工厂,但由于生产规模小、销售控制力弱等方面的原因一直处于供应链的末端,大多数产品供应链的主导权被欧美国家控制。比如,虽然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但国际贸易60%的服装销售控制在美国人手中,这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大部分行业的发展。为此,要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具有强大实力的货代企业必须接近供应链的控制者,拉近与其的时空、心理距离,为其提供便利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供应链运输服务环节争取更大的发言权,以此带动其在国内货代业务的发展,并实现中国崛起的社会责任。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介入欧美发达国家的货运行业,以在货源地(中国)广泛的业务网络和服务质量为竞争手段、以货物目的地的基本货运服务为基础建立一定的竞争优势,服务于欧美供应链控制者,以此来控制和发展其在国内的货代业务。

四、企业困境

我国货代企业缺乏系统服务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较小,业务手段落后,服务范围狭窄,服务简单化。大多数一级货代一般依托某一港口城市,如上海、天津、大连等,至多将业务范围辐射到本省邻近地区。只有少数公司如中外运、中远集团等建有全国性的服务网络,至于拥有国际运输网络的货代公司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结构层次除了无法提供一站式货运服务外,直接面临的问题是无法揽到IQR货载,而由于中国目前在世界经济链中处于加工基地的地位,IQR货载增多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如此,中小货代公司的持续发展就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2、客户的观念转变。目前许多生产企业都是采取竞标方式选择货运代理人,这种做法有利于各货运代理人的公平竞争,促使各代理人降低运营成本,从而降低客户的运输成本。但实际的运作内幕是竞标流于形式。这意味着,货运代理业竞争机制的创建及执行应该由市场作主,由客户来决定,政府部门的监管效率,取决与先期的市场教育及产业基础。目前货代业正是转型之时,客户的观念转变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价值实现。

3、内资企业竞争格局混乱无序,与国际货代企业有很大差距。我国货运代理企业比比皆是,且大多数为中小型货代,如果从货源、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货代公司寥寥无几。竞争力弱,融资能力弱,经营秩序不规范,加之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所以企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且混乱无序。市场还同时存在着众多非法货代,这些非法货代因为能迎合一些货主的需要而生存下来,使得货代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合法货代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外资货代公司的大举进入,加之进入企业一般拥有全球性的运输网络,得天独厚的资金优势、网络优势、服务优势、运价优势以及国际影响等,使得国内中小货代公司难与国际货代公司同台竞争。

4、资源相对过剩。货代行业的结构性过剩是比较突出,空耗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低档产品资源过剩,高档产品资源不足。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过剩,高水平能真正担当物流重任的企业不足,以至市场内低层次的竞争十分激烈

5、运营管理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企业战略规划效率低下,营销手段匮乏,缺乏风险分摊制度,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

6、基础设施落后,IT建设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五、竞争焦点

1、价格策略。由于国内货代企业提供的服务相对较为单一,基础型服务供应商对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不高,行业平均利润也较低,因此行业市场门槛不高,容易进入,这导致企业间竞争激烈但竞争策略仍以价格竞争为主,但长期保持如此低层次竞争很有可能造成市场无序状态。

2、成本策略。塑造自身竞争优势主要以最大化降低成本为主,必须拥有较大规模的物流资产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水平,加上规模效益的存在,整个企业的操作成本及经营成本才能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加而逐渐下降,或者专业化的操作也将降低操作成本并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

3、信息化应用。由于目前业内企业的服务大部分涉及的环节单一而简单,所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不高。因此企业多以低成本、完成服务任务为客户服务的目标,与客户的关系是以偶然性的、一次性的居多,甚至很难得到长期合作的客户,很少涉及到供应链输理,在整个供应链中缺乏话语权。

六、解决建议

物流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囊括了流通领域的所有必要环节,还要为客户提供物流解决方案、供应链动态监控和管理、企业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服务。因此要想实现国内货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借助从政府的宏观调控、产业支持、法律法规支持,到行业协会间的互助体系建立、完善,以至企业内部全方位的素质提升这种立体式的进步。针对我国货代企业目前尚处于低层次的经营状态,系统组织能力较低,难以解决全面的物流管理服务等因素,我国货代业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选择适合的切入点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在本文中只就企业自身的素质提升提出几点解决建议,模型如下图所示:

1、市场教育及客户培育。我国企业的现代物流观念落后,自办物流现象是由于对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认识不足以及受“大而全”、“小而全”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利润外流,很多企业选择自建物流系统。据统计,中国的许多企业为经营非本行业的物流花费了全生产流程90%的时间,同时物流成本占商品价格的40%,对现代物流理论中“将物流彻底外包会给企业带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认识尚未很好地理解。 货代及物流企业必须加强市场教育和客户培育,建立以培育新客户群为目标的个性化服务体系。

2、加强企业的营销推广。货代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是指在盈利的情况下如何给客户提供最满意的增值服务,创造客户价值。货代市场营销目标是通过许多超值的货运价值来招揽潜在客户,通过提供给客户最满意的服务来留住现有老客户。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成功的货代企业必须以强调客户为中心进行周密的市场调研和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明逐步地走向规范化、服务化的轨道。因此,需要货代企业面对自己的目标市场,确立自身的营销理念和运作模式,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3、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我国物流协会等相关组织应建立一套规范的物流人才职业培训体系及资格认证制度,定期组织考核诸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实用新型职位,为我国的国际物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实用人才。高等院校也应加强这方面的专业建设,学习美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建立包括研究生、本科生、职业教育在内的多层次物流专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社会培养既精通外语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开发人才。而企业内部也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培育及用留机制,实现人员在企业内部的增值计划,这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对物流行业的关注不够的目前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4、利用IT技术,推进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有了人才,就能充分发挥人才智力潜能,实现信息化智能管理,加快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EDI、ERP等电子信息管理,提高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和货主企业、船公司、港口企业、海关等各个环节方便高效的业务联系。同时还可以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 EFT技术、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以及GPS等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国际化物流服务。

5、积极利用行业协会的整合力量,加强中小物流企业动态联盟的推广。建立以中型货代企业为龙头,以特许加盟连锁网为支撑的行业经营模式。在企业的竞争发展过程中,有时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比对抗更能赢得竞争优势,这就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合作战略。对于中小货代企业来说,发展的最大障碍来自于资金、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限制。在市场逐渐被蚕食的环境下,为了生存和发展,它必将越来越依赖大型的货代企业。对大型货代企业来说,由于所处市场的离散性,也需要中小货代的货源支持。在这种形势下,突破所有制、规模歧视(或心理障碍),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也许是一种次优但最具可行性的选择。

6、产品发展策略。货代行业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向物流行业等相关产业转变。如今业内人士已经基本认同了货代行业向物流业的进化,但其实货代行业的新产品开发有很多选择。但首先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及仓储优势,结合劳动力成本低等便利条件,大力开发以基本的流通服务和提高劳务附加值为主的基础物流服务,抢占物流的第一市场。另一方面,努力朝高科技、多功能、全方位的高层次物流服务业方向发展,将我国的货代业融入到全球物流大体系中去。在产品策略中,应该在自身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业务,增强服务能力,以实现制胜策略。

A、开展专家咨询业务,中国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专业物流人才的短缺在短时期内无法改变。国内的货代公司可以利用自己的行业内优势,通过完善自身的信息系统和雇佣专业人士,为中小企业提供运输方案的设计和咨询业务。

B、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从运输市场向物流市场的转化,努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事实证明,传统的货代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我国国际货代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屏弃传统的“中间人”身份,进行体制再造,整合现有资源,改变经营模式,以全新的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理念发展国际货代业务。

C、业务向纵深拓展。建立公司的运输力量和拓展运输网络,为货代业务的拓展提供运输保障。完善公司的仓储设施,为货代业务提供仓储中转保障。建立报关行,提高报关速度和报关质量。在重要港口设立联络办公室,降低操作成本,加快提发货速度。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货代行业的发展方向是系统整合的理念、供应链思想、物流外包的思路和客户服务目标为首的经营制胜战略。

关于刘晓东

不能相忘江湖,那就日夜守望。
此条目发表在传统产业分类目录,贴了, , , 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