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到底适不适合做咨询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adf"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1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sim_pages"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2

MBA当然适合做咨询,简直是量身定造.
但关键还是看这个MBA到底含金量是多少!

当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大学是学习”学习方法”的地方!
可是我大学毕业了,却发现并没有学习到什么有效的方法.
工作后我们接触到很多程式化的事务,这时候方法论的优势就出来了.
谁可以最快读完一份报告,再用一分钟给你概括清楚?
谁可以最快理解一个描述,谁可以最快找出总多描述中的相似处,进而快速的批量解决?
而当遇见一些个性非常强的事件时,往往也是上面两个问题的优胜者。

看看周围谁的效率最高,最有办法,其实这种差距并不是教育的差距,一个MBA也许并不比一个本科生甚至高中生优秀,但至少有很大一部分MBA很优秀.

MBA也许是块很好的敲门砖,但还不是金饭碗.是不是每个MBA都会有一个好工作,肯定不会,至于某个MBA是不是适合作咨询,这很难说.

工作几年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我的工作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学科,并不是管理学,也不是西方经济学,而是自学的哲学。经济学只是给了我一个特殊的视角,但哲学却给了我一个看世界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但学校却不能赋予你一种哲学。这是需要自学,顿悟的东西。

当一个人慢慢的积累,就是由博而专的过程,因为人们会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哲学或称之为“方法论”,再将这个“方法论”应用于某一个方向后,当然可以快速的掌握进而精通,达到由博而专。

而达到专的境界后,由于行业或学科之间的相似性,再由一专到多专进而为博,这就看时间是否充裕了。

就如某夜与经济学家论坛一个斑竹所谈,在以年代划分的人群中,我们都很看好70S,而不看好60S、80s,因为70S一代在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的时候,恰逢中国的文化思潮,当时诗歌和哲学非常普及,他们浪漫而不失理性,有很好很称职的教育,有很好的哲学素养,所以人群的整体素质很高。
而60一代浪费了最好的学习时间,在80、90年代甚至到现在在就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又很难有效积累,所以这一代是很无奈的一代。
而80、90一代人,在教育中带有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是浮躁的一代,与西方的跨掉的一代很是相似,不论是社会的经济水平、文化环境、社会秩序及道德建设,这一代人都和美国那一代人一样充满了迷惘的眼神。在读书上,他们看的是参考书,却很少历史、哲学,在经历上面,他们的父母安排好了一切,让他们犹如诸葛亮手下的姜维一样难施手脚,所以当他们面临社会时,很可能要多花费数年的时候去熟悉社会而不是家庭或学校的游戏规则,可以说他们的父母又一次将80、90一代推向了一个新的同样荒唐的“大革命”,而这次人们丧失的不是言论以及文化的自由,而是动手的自由。

说了这么大篇幅的题外话,其实只是想说明,其实哲学在个人素质方面很重要,而当把这个问题放大到整个社会的层面上看的时候,可以看到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普遍确实。

晦涩的哲学并不是一无用处,尤其是逻辑以及方法论,这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工作方法其实就是工作哲学,而方法论渗透在工作的骨子里,决定着一个人的强壮程度。

我观察过周围一些人,出色的人即使没有很深的哲学背景,也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论,也正是这种看不见,听不到的东西却正是我们工作效率差距的根源。

咨询业在某个角度看,其实也是个浮躁的行业,因为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去了解企业以至行业,这时候效率和方法论就更显的重要。也正是如此,其实咨询业需要的不是MBA的招牌,而是MBA因为优质教育而沉淀下的比较高的优秀方法论的比例。

如果你在同学中,被人认为“办事有一套”,那就来咨询行里吧,这里有激情、有挑战,会极大的满足你的需要。

关于刘晓东

不能相忘江湖,那就日夜守望。
此条目发表在管理咨询分类目录,贴了, , 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