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不如我读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adf"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1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sim_pages"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2

旁观者在文字之外漫不经心的走过,一个不可见的“魅影”与一些令人迷醉的“符号”之间关系异常。也许还有一些声音或影像类的幻想,也许还有一些读书过程中的再加工。但,确实,每一次读书的经历都颇有些爱伦-坡式的诡异,读书人、书评人和作者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读”而变得复杂,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并非玩笑。

在《天工开物·栩栩如真》一篇中,梁文道提到一个概念“后设小说(Metafiction)”,这是上世纪60年代读者自我意识觉醒的产物。如Web 2.0强调交互性一样,文学也愈来愈强调交互,作者极力邀请读者参与内容的建设,同时赋予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并让这种想象有机会得以实现:“如果你在这个小说里看到小说中的人物怀疑他们到底是真的人还是一个作者创造出来的人,就表示你开始进入后设小说了”。读者是否会因为梦想成真,或因“主人公”的熟悉而感到一丝窃喜呢?

不论如何,这种方式动摇了传统的作者的权威地位。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如今“草根文化”兴起而“精英文化”的没落,这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自我”在改造自然的成功中开始膨胀,所以,“我总告诫年轻人,在你事业落败的时候绝不能读太多励志书籍,读励志书有时候会把一个人读傻的。因为此后你会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你走的路一定正确,即便偶尔遇到失败,也会视其为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可怕的”。

关于书的争论不绝于古今中外,关于是否要读书,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的疑问也是每个读书人都有的疑问,《读书这件事》一章从寥寥七本书的简短书评中试图给出一点建议。不得不说梁文道在选书上下了一番心思,选评的几十本书,没有一本是晦涩难读的,却都是值得一读的书目。但并非是为了指出一条更正确的读书之路给大家,而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拥有读书的乐趣之余还能开卷有益,正如文中所说:“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

也许是纸张虚贵,或许是敬畏文字,中国文人一直有敬惜纸张,谨慎落笔的传统,也就有了“落笔纸张,才称得上文章。”的骄傲。作者谨慎为文,读者也诚惶诚恐。但时间流转到如今,太多太多无味的书籍稀释了读书的乐趣,也许我们穷尽一生再也难以抵达读书的“意义”的终点。书评也许注定不能把少数人引入声誉的荣光里,但也注定能把多数人从被世人遗忘的无书可读的黑暗中带领出来。

单,开卷有益。只要我们作为读者,不存心逾越,强行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读书”就不会轻易伤害我们。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我们在阅读中察觉到点滴的收获,进而更接近所谓的“意义”,无形中,我们似乎又进化了一步。

其实,《私人阅读史》还是值得读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藏了不少智慧。《查令十字街84 号》的故事并不空洞。《天工开物·栩栩如真》的一字一句都鲜活如画。《好绘本如何好》带来似是而非的惊喜。《丧家狗》有勇有谋。《伊利亚随笔集》笔细如发。《七十年代》的颜色热得可以御寒。《八十年代访谈录》挺可爱。

也许有读者会说,都读过了。但我还是要说:《你读》不如《我读》。

关于刘晓东

不能相忘江湖,那就日夜守望。
此条目发表在激评时论分类目录,贴了, 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