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adf"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1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sim_pages"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2

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
摘自美国、宇文所安的《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

01: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02:无论什么时候,摹仿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一旦摹仿完美无缺,摹仿就不再是摹仿,它成了被摹仿物本身。
03:记忆者同被记忆者之间也有这样的鸿沟:回忆永远是向被回忆的东西靠近,时间在两者之间横有鸿沟,总有东西忘掉,总有东西记不完整

04: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我们就可以看到,文明在其早期发展阶段,经常面临向礼法、向沿袭的成规和礼仪的挑战。在应付挑战的过程中,
礼法或者被摈弃,或者在新的、更坚实的基础上变得更为牢固。
05:在希腊人那里,挑战来自哲学传统,它以物理学和宇宙论作为武器,这种传统在苏格拉底身上得到最高体现,他要求质询所有的习俗,看
看它们是否经得起理性得考验。
06:东周的瓦解(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秦国重新统一中国)引起了知识界的骚动,礼法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从墨子到韩非子,哲
学家和社会思想家提出了新的价值体系,提倡行事要趋利避害。
07:同希腊的情况不一样,在中国,没有出现过与礼法无关的、对人有驱策作用的道德戒令(尽管在希腊从未有过类似道家主张的那种推动人
不顾道德的学说)。功利主义者可以按照世界当时的状况,把它纳入一种思辨体系,帮助秉权者获得更大的成功。但是他们无法证实这样的世界是合理的。
08:“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
09:只有在世俗的传统里,人的行动才会具有永久的价值和意义(使得“自我”永垂不朽,这种“自我”的本性,先是道教后是佛教都揭示过
,不过,它们赋予它以虚幻缥缈的外形);就此而论,传递的问题是个不容轻视的问题。凡是遇上这个问题的人,都会感到惴惴不安、心绪不宁。
10:然而,凡是老生常谈,其间总隐藏着某种人们共同关心的东西;我们所以轻蔑地把这种反应称为“老生常谈”,是因为我们憎恨人人都会
对个人的毁灭作出相同的反应,抱有同样的情感。老生常谈也是一种抹拭,是普遍对个别的抹拭,我们对它抱以一种出于恐惧的蔑视,这种恐惧是一种预感,预感到还存在有另一种陨灭:人的身份名望的陨灭。
11:每一个时代都念念不忘在它以前的、已经成为过去的时代,纵然是后起的时代,也渴望它的后代能记住它,给它以公正的评价,这是文化
史上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如果后起的时代同时又牵涉在对更早时代的回忆中——面向遗物故迹,两者同条共贯,那么,就会出现有趣的叠影。正在对来自过去的典籍和遗物进行反思的、后起时代的回忆者,会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发现过去的某些人也正在对更远的过去作反思。这里有一条回忆的链索,把此时的过去同彼时的、更遥远的过去连接在一起,有时链条也向臆想的将来伸展,那时将有回忆者记起我们此时正在回忆过去。当我们发现和纪念生活的过去的回忆者时,不难得出这样得结论:通过回忆我们自己也成了回忆的对象,成了值得为后人记起的对象。
12:黄河倒上天,众水有却来。人心不及水,一直去不回。一直亦有巧,不肯至蓬莱。一直不知疲,唯闻至省台。忍古不失古,失古志易摧。

失古剑亦折,失古琴亦哀。夫子失古泪,当时泪漼漼。诗老失古心,至今寒皑皑。古骨失浊肉,古衣如藓苔。劝君勉忍古,忍古销尘埃。 ——孟郊(751-814)《秋怀》14首。
13: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他建议我们为了一
定的目的,在同古代的人物和时间打交道时,我们自身一定会得到改善,古代的东西并不是可以任意摆布的工具,他们是价值的具体体现。

未完待续……

关于刘晓东

不能相忘江湖,那就日夜守望。
此条目发表在激评时论分类目录,贴了, , 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