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研究一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adf"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1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sim_pages"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2

2008-2009年,SNS概念的爆发为中国互联网市场投入一颗炸弹。基于关系的互联网产品模式,让人们再一次开始思考互联网最深层的要素。作为互联网企业,到底为用户提供了什么样的独特价值?区别于之前的技术或工具,互联网的核心是什么?作为一个并不成熟的新兴产业,互联网的盈利核心什么,未来是什么?

SNS的概念发轫于西方,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基于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4~1984)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欧美的人际管理,在希腊、罗马文化,精英文化和自由主义等传承的影响下,具有鲜明的“个人主义”取向,重视个人权利和个体价值,强调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

SNS模式在欧美的产生与欧美“重商”的传统分不开,也与商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模式有很大关系。高度重视法律、制度、流程以及“人的能动性”的契约文化,使得西方成熟的商业环境中“关系”管理变得直接而重要。欧美互联网良好的商业应用基与此,这从欧美SNS发展不久就与CRM(客户关系管理)结合也可窥见一斑,这是互联网经济不得不关注的本质性内容。

中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儒释道交融的文化,受儒家伦理和血缘、地域纽带的影响,具有“伪集体主义”的特征,重“序”、重“伦理”。由于没有良好的“契约”传统,信任的建立多是基于血缘、地域关系和以往的合作关系。刨除血缘和地域的影响,中国的人际交往也秉持如美国心理人类学家许火良光称维系日本人人际关系的原则“‘缘’约原则”(kin-tractprinciple)。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因为“缘”这一字,因辜鸿铭笔下“性灵”的生活方式,而变得微妙起来。

中国一向有“轻商”的传统,即使是市场改革三十年后的今天,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依然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和规范的制度管理,而且也永远不可能是。这与秉持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传统的欧美是完全不同的。由自上世纪初以降的“道”和“器”之争一直未有定论也可以看出,与西方机械和功利的人际关系不同,中国人的关系要复杂的多。互联网企业如何应用对不可言说的复杂的“道”的把握,将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移植到网络产品中呢,是所有对SNS感兴趣的企业都该思考的问题。

“技术并未决定社会,而是技术具体化了社会。社会也并未决定技术发明,而是社会利用技术,社会与技术之间的辩证互动”。——互联网是工具,但并不仅仅是工具。社会中的种种映射到网络之中,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交错的关系,在互联网中一样能找到实体社会中的痕迹。

传承了五千年的国人对产品和互联网产品的选择,必然不同于希腊、罗马文化阴翳下的欧美。在中国市场和互联网中,“关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要素,并会扮演一个怎样的较色呢?

分析开心、校内等纯粹的SNS网站用户数及影响力的来源,互联网相关人群和都市白领不可忽视。利用QQ、MSN等IM(即时通讯工具)以及口碑相传,先从互联网相关人群打开局面,利用都市白领群体的口口相传,病毒式营销让SNS在用户数上去的了可喜的突破。但这样建立的用户群在商业化转化上却存在在先天缺陷,所以国内的SNS企业都面临一个“窘境”,用户和盈利不成比例,而且多数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要打破这种局面,必须建立用户黏度,并将网络的“社会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要让SNS可以建立可“信任”的“靠谱”的关系,要让SNS的关系可以移植到实体社会中,要让SNS用户利用SNS可以维系原有关系,建立新的可信的关系,并进而利用这种关系生产出价值,只有这样的SNS才可以寻找到持久的赢利点,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

相对成熟的中国社会来说,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还仅处于“婴儿期”。也正因为我们拥有成熟的社会体制,才让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未来的互联网,一切皆有可能。

关于刘晓东

不能相忘江湖,那就日夜守望。
此条目发表在TMT分类目录,贴了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