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笔记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adf"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1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sim_pages" in /www/wwwroot/tmter.com/wp-content/plugins/rejected-wp-keyword-link-rejected/wp_similarity.php on line 42

《金色笔记》初版于1962年,差不多有50年了,这种顽强的生命力验证了金色笔记成为经典的全过程。

       “四本笔记完全相同,都是十八英寸见方,封面像廉价的波纹绸织物那样鲜艳亮丽。但颜色迥异——黑、红、黄、蓝各不相同。”笔记如同记忆,一样让人迷茫,再次翻看,每个人都有怀疑,这难道就是曾经的真实?

       首先有一个自成一篇非常独立的小说,叫《自由女性》,然后由黑、红、黄、蓝色笔记组织内容,她用黑色笔记记录自己的家,红色笔记记录与政治搭界的往事,黄色笔记记录一路不断的遭遇爱情,蓝色笔记则记录始终追求的精神生活。整个书的结构是散开的,章节交叉,有点意识流的味道。也许是个性使然,偏爱阴柔敏感的作家,如普鲁斯特、卡夫卡、里尔克、伍尔夫等等,如今又要加上一名:多丽丝•莱辛。

       书中的自由女性安娜,作家,理想主义者,有过婚姻,有一女孩,单身。她从小在非洲生活,参与了一些政治活动,产生质疑后回到了英国。摩莉,另一自由女性,对丈夫失望后离异,独自带着一个男孩。安娜与摩莉经常一起聊天。

       退出组织回国后, 安娜对灵魂的探索没有停止,继续寻找着现实中的燃烧点。写小说,改编成电影,交男朋友。在与人的交往中,研究着他们的个体与共性。结尾处,最终,自由女性摩莉斗不过自己,要结婚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肤浅和琐碎,回归到庸常、程序化的平静生活,而安娜仍然在路上……

       《金色笔记》出版后,欧洲的女性主义者本着功用主义的原则,把莱辛降格以女性主义使用,公推安娜作她们的代言人。然而莱辛根本不想被视为波伏瓦的英国同行,也无心效法伍尔夫的哀怨。在莱辛的世界里,女人的不幸可以剖析,但不可以用作控诉的罪状,她们和他们必须正视人类渴望被爱的天性,并接受命运带来的幸与不幸。在个人的理解中,莱辛之所以选择安娜作为主人公,并不在于其性别定义,而完全是因为其熟悉女性心理或进而理解为熟悉并剖析个人心理而生成的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借“安娜”的经历而给她们以及他们一些经历者的建议。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氛围催生了知识女性中先进分子的自我意识形成,而自产业革命以降,女性话题经久不衰,文学形态的书写使女性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成为争夺话语权的载体。人们经历了简·奥斯汀,这位女权主义启蒙者和女性意识觉醒的鼓吹者;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在上逾越了“房间里的天使”(伍尔夫语)这种角色定位之后,却给不出更好的建议只能回到历史的地表;当树立标杆之时,波伏瓦的《第二性》,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由于她们相对于前二者的的迷惘相比更为坚定而顺理成章的成为旗帜。

       波伏娃沉迷于“为什么女人之所以为女人”的问题,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学的角度给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这个答案;伍尔夫敏感的执着与“双性同体”的幻象,虽然对男性价值为仲裁者的单一价值标准进行了批判,但更多的停留在个人体验上使得内容流与形式;弗里丹在鼓励妇女“提高意识”的同时,使妇女以及部分男士认识到:女人的不幸不只是个人的问题,而可能是社会问题,因而也是政治问题,但其男女都一样的论调由于过激而使男性更为抵触进而丧失了操作性。

       时到今日,女权已经不是小众名词,人们已经可以正视女性的社会意义及价值。男女之间自然秉性的差异,必须为人们承认,也必须被女性承认。而女性地位的提高,也不是一本或几本书的影响就能改变的。对于那些不论如何,一概以“我是女的!”为由的女权主义者,要改变的不是社会的认可,而恰恰是自我的认可。

       《金色笔记》或许可以定位为一本政治题材的小说,但远远不是一本女权主义小说。莱辛用笔记的方式对自己的人生作了一次总结,人生的价值恐怕就在于坚持不懈的寻找与努力中,虽然成功的希望甚微,但努力就是价值就是意义。假如人人都放弃努力,西齐弗之石就会滚下,把所有的人,把整个社会都碾碎、压扁。 这并不是单单写给女性朋友的,而是一个充满生活思考的前辈,给我们每个后辈包括男男女女的一份阅历的劝诫。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对于他人给出的答案要有借鉴更要有怀疑态度。因此个人更喜欢杜拉斯的《情人》之类的文字,只是描述,却不评判。对于《金色笔记》,也只谈读后,希望对其他读者可以有些裨益,不再劝诫,是非曲直,相信每个读者自有评价。

关于刘晓东

不能相忘江湖,那就日夜守望。
此条目发表在激评时论, 造字的人分类目录,贴了, , 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